通惠門與十二橋

在清代成都的城市布局中,西門的位置不僅靠北,而且位于滿城之內。使得普通市民如果要去青羊宮趕集都不得不從南門或者北門順著城墻繞一個大彎。民國初年,滿城的城墻被拆,從西南方面出城就有了可能。為了方便城內的居民出城到青羊宮趕花會,1913年的四川督軍胡景伊就下令在西郊場外向二仙庵、青羊宮方向的西城墻處開了一道城門,以《左傳?閔公二年》的“務財訓農,通商惠工”中的流通互惠、便利工商之意取名為通惠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