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門遺址資料圖
在成都老城的核心區(qū)域天府廣場一帶
一張代表成都歷史文化的新名片
——東華門遺址公園外場遺址區(qū)
將于今日(7月20日)正式開放
在這片濃縮了成都2300年歷史文化的土地上
那些被塵封已久的遺跡
正逐一展現在我們眼前
隨著省級文保單位東華門遺址公園
外場南側遺址區(qū)的開放
遺址的神秘面紗正式被揭開
什么是東華門遺址?
2021年,《成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2019-2035)》獲得四川省政府批復。東華門遺址在規(guī)劃所指的成都歷史城區(qū)范圍之內。
東華門遺址發(fā)掘面積約49000平方米,分體育場內外兩個部分,共發(fā)現了自秦漢三國、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2000余年的歷代文化遺存。
其中重要的遺跡包括國內首見的五代宮廷御道、隋唐至兩宋生態(tài)人文勝境摩訶池、明代規(guī)模最大藩王府邸園囿區(qū)和國內罕見的“水上宮殿”,以及南方地區(qū)少見的唐宋園林庭院、拼花路面等;區(qū)域內出土了近萬件與成都歷代城市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陶器、瓷器、鐵器、銅器、錢幣等文物,其中漢代“大富昌”瓦當、五代黃綠釉香爐、與大英博物館收藏同款的明宣德大碗等尤其珍貴。
在外場南側區(qū)域中,結合國際遺址保護展示利用手段,東華門遺址主要采用了遺址原狀展示和模擬展示兩種方式,明代水道作為原狀展示的一大亮點遺跡,在經過千百年的土壤埋藏下,依舊保持著原有結構模樣,帶給我們對于古人智慧和技藝的深深震撼。
類似于摩訶池隋代池岸護堤、隋代拼花石子路、唐代水井等重要遺跡,則通過模擬展示的方式,對遺址進行回填保護之后,在遺跡上方以相似材料和原材料、原工藝對其真實狀態(tài)進行科學復原。
在還原歷史遺跡的過程中徜徉于遺址之中,我們仿佛能夠與古人交流、對話,夢回千百年以前的歷史場景。
在東華門遺址公園外場區(qū)域,共設有“壯麗威儀”“水殿風來”“天府之中”三大展覽單元,對考古遺存進行了全面解讀,全城矚目的蜀王宮、摩訶池等相關遺跡都在此處。現場的遺址展示標牌,將遺址背后的時代背景、細節(jié)構造和人文故事娓娓道來。同時,還設置了數字語音導覽,游客朋友可以掃描展示標牌上的二維碼,即刻聆聽每個遺跡點位的詳細講解。
為保護歷史遺址、充分展示歷史文化,東華門遺址公園內場三分之二區(qū)域采用保護性覆罩頂板原狀展示、剩余區(qū)域采用標識及原狀展示的布局。在真實保護展示歷史遺跡的基礎上,點綴富有古韻的植被和景觀小品,配合多維度的展示系統(tǒng),加強了歷史文化與游客之間的聯結和互動,讓文化遺址真正能夠美起來、活起來、玩起來。
遺址外場南側區(qū)域精心設置了完善的游覽線路、服務設施和歷史遺跡引導系統(tǒng)點位地圖示意、停車場及出入口的地圖指引、衛(wèi)生間的位置示意,更有全面貼心的導覽,一系列服務都能夠在東華門遺址公園小程序中一觸實現,讓每一位來到東華門遺址公園的游客充分享受輕松、悠閑的游覽體驗。
未來,隨著東華門遺址公園的全面完整建成開放,將會成為全世界歷史文化探索者的打卡地,讓寶貴的歷史文化綻放新時代光彩,為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助力。
東華門遺址位于成都市青羊區(qū)東華門街18號、成都體育中心所在片區(qū),這里是城市中心,曾是甲A聯賽四川全興隊的主場,也是四川球迷喊出“雄起”口號、聞名全國的金牌球市,更有無數個大型演唱會大合唱的深刻記憶。
2013年,是成都體育中心發(fā)生重要轉折的時間點。在場館改造提升施工建設中,發(fā)現了秦漢至明清2300年歷史文化遺存,隨即展開了大規(guī)模考古工作。至2019年末,遺址總發(fā)掘面積達4.9萬平方米。
陸游筆下“一過一銷魂”的摩訶池,是唐宋文人墨客的旅游打卡勝地;威嚴壯麗、富麗堂皇的蜀王府,作為明代皇權的象征而名留青史,自建成以來便享譽全城;清代鄉(xiāng)試專用考場貢院,記錄下蜀地學子們經世致用的奮斗歷程,是一代才子們的競技場;遺址還發(fā)現了景德鎮(zhèn)御窯青花瓷器、高等級建筑使用的五代綠釉獸面瓦當等重要的歷史遺跡及文物,無一不在訴說著遺址過去的輝煌。成都歷史的點滴,都匯聚在東華門遺址。
東華門遺址所蘊含的豐厚歷史
力證了成都持續(xù)2300年城址不改
城名不變的城市格局
它是成都一張嶄新的金色名片
印證了成都城市發(fā)展的軌跡與脈絡
連接起一代又一代蜀人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