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中文字幕|成人色网站|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av中文字幕|蜜桃漫画|女同番号|久久久久久香蕉|小嫩模无套内谢第一次|中文字幕日本在线|女人扒开双腿让男人桶,日韩一区二区成人,邻居的丑闻贪图别人的妻子,女人脱了内裤让男人桶,国产91精品一区,午夜成人在线,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网豆传媒

首頁 > 方志青羊 > 政策匯要 >詳情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image001.jpg

大道之行,壯闊無垠。黨的二十大舉旗定向、擘畫未來,系統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深刻回答了中國式現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明確了方向指引。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高度,對高質量發(fā)展作出重要部署。

這些重要論述,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進行了持續(xù)豐富完善,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理論性、針對性、指導性,我們要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3月15日至19日,成都市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兩會精神大會暨市級領導干部和局級主要負責同志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讀書班舉行。市委強調,要進一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全國兩會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學深悟透黨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部署要求,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聚焦高質量發(fā)展首要任務,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成都新篇章。

本期《理論周刊》專訪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原院長張占斌,就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歷程、黨的領導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方法策略等議題,進行深入闡釋。

中國式現代化形成于中國的現代化發(fā)展歷程,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對中國的現代化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更是主動探索得到、已經被實踐證明成功的現代化整體性方案。

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關系

成都日報:今年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強調,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如何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問題?

張占斌:我用五組關系來給大家進行梳理。

第一,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舊式現代化的關系。近代以來,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中國人在睡夢中醒來開始了艱辛屈辱的現代化探索歷程。中國式現代化形成于中國的現代化發(fā)展歷程,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對中國的現代化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更是主動探索得到、已經被實踐證明成功的現代化整體性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艱苦奮斗辛勤探索出來的。中國舊式現代化進程是在西方資本主義裹挾下開啟的,存在明顯的被動性和局限性。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主動的現代化,它和舊式的現代化是一個很大的歷史分野。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的,立足于本國國情,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指導下,經過一系列艱苦卓絕的實踐,探索發(fā)展出一條顯著區(qū)別于西方模式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第二,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中有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這兩個概念,我們對概念的大小稍微作一點判斷:中國式現代化比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有著更為寬廣的內涵與外延。中國式現代化表征為總體性概念,是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理念、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中國式現代化目標、中國式現代化制度、中國式現代化文化等多重內容的總結提煉。

第三,中國式現代化概念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取得歷史性的成就,更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這個基礎上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概念更有利于在國際上傳播,講好中國故事。

第四,中國式現代化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對以往現代化建設的全面總結和提升,是對現代化建設機遇與挑戰(zhàn)的全面把握,是對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全面追求和實現,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全面躍升。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現代化創(chuàng)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以社會主義現代化整體探索方案,開辟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成功推進了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探索,以獨創(chuàng)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現代化建設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上世紀50年代初,黨中央提出現代化工業(yè)、現代化農業(yè)、現代化交通運輸業(yè)、現代化國防“四個現代化”。到了60年代,“四個現代化”內容變成了現代化工業(yè)、現代化農業(yè)、現代化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在“小康社會”現代化發(fā)展階段,立足于“小康”戰(zhàn)略目標,中國式現代化相繼明確了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漸進發(fā)展目標,構筑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標志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達到了新高度。所以我們說中國式現代化一路走到今天,正好就是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始起步。

第五,中國式現代化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系。黨的二十大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應具有這些特征:一是經濟上,到2050年左右,中國要具有世界排名靠前的經濟規(guī)模和人均收入,擁有最大數量的中等收入群體;二是科技上,具有自立自強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掌握相當一批核心關鍵技術,處在創(chuàng)新型國家前列;三是產業(yè)上,具備高端化和生態(tài)化的產業(yè)結構,在全球產業(yè)分工中占據有利地位;四是城市發(fā)展上,具有高質量的城市化,并形成一批具有國際領先影響力的超大規(guī)模城市群;五是金融發(fā)展上,具有可自由兌換的國際貨幣以及發(fā)達穩(wěn)健的金融體系;六是影響力方面,具有國際經濟體系重要地位,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特征及新意蘊

成都日報:今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中指出,面對這一系列的現代化之問,政黨作為引領和推動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有責任作出回答。從全球視野來看,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哪些內涵、特征及新意蘊?

張占斌:中國式現代化有六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現代化;二是中國式現代化是大國變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代化;三是獨立自主、自立自強的現代化;四是后發(fā)趕超、“疊加并聯”型的現代化;五是統籌協調、全面高質量發(fā)展的現代化;六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全面進步的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首先,我們要理解現代化的一般性(普遍性)。現代化是一個世界現象,是一種文明進步,是一個發(fā)展目標追求。從世界范圍來看,現代化體現為各國追趕、達到和保持世界發(fā)展前沿水平的行為與過程,是一個涵蓋科技革命、經濟發(fā)展和制度變革,從傳統農業(yè)社會向現代工業(yè)社會、信息社會轉型的全球性變革發(fā)展過程,是人類文明的一種深刻變化和系統變遷。現代化雖然起源于西方國家,但并不是西方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專利。以實現工業(yè)化為主要標志的現代化,二戰(zhàn)后已擴展到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成為主權獨立后國家重建的共同取向和主題,是近代以來世界各國孜孜以求的發(fā)展目標,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

現代化的一般特征構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一般性。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特征一,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現代化。作為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比目前進入現代化行列的西方國家的總人口數還多;特征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特征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包括物質文明的現代化,還包括精神文明的現代化,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fā)展,既強調人與物的關系,還突出了人與人的關系的重要性;特征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不是破壞和污染環(huán)境的現代化,不是無節(jié)制消耗資源的現代化,而是綠色發(fā)展、低碳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特征五,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代化。與歐美資本主義等國家的現代化不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靠發(fā)動戰(zhàn)爭、不靠殖民掠奪、不靠欺負弱小國家,而是堅持走和平發(fā)展的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tài)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chuàng)新。如何深入理解?

中國式現代化蘊含著“胸懷天下謀大同”的世界觀。中國式現代化聚焦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把為人類和平與發(fā)展貢獻力量作為核心價值追求,倡導“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fā)展,持續(xù)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世界人民一道開創(chuàng)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國式現代化蘊含著“人民至上謀發(fā)展”的價值觀。中國式現代化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既體現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立場,也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底色,更在實踐中賦予了“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時代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蘊含著“自信自立創(chuàng)偉業(yè)”的歷史觀。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探索、推進和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不僅扭轉了“被動挨打”的局面,而且實現了“精神主動”再到“獨立自主”“自信自立”的奮斗奇跡,這一過程充分說明,只有堅持獨立自主,發(fā)揚歷史主動精神,才能把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歷史前進的大邏輯中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偉業(yè)。

中國式現代化蘊含著“百花齊放春滿園”的文明觀。中國式現代化深刻蘊含著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科學把握了人類文明進步的客觀規(guī)律,為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開創(chuàng)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提供了新的選擇。

中國式現代化蘊含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民主觀。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時間上的連續(xù)性、內容上的整體性、運行上的協同性、人民參與上的廣泛性、連續(xù)性。與西方所聲稱的“一人一票”“多黨競選”那樣的民主形式完全不同,當代中國在推進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全面發(fā)展協商民主”,堅持“積極發(fā)展基層民主”。

中國式現代化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觀。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這是對我們自己負責,也是對世界負責。

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了近代中國走向現代化的茫然失措、曲折反復的難題,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發(fā)展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價值與世界意義

成都日報: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如何理解這一“中國方案”?

張占斌:第一,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了近代中國走向現代化的茫然失措、曲折反復的難題,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發(fā)展道路。

第二,指引當今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看到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曙光。

第三,為歷經磨難的社會主義制度注入生機活力,使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重新煥發(fā)蓬勃生機。

第四,實現了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chuàng)新,豐富了世界現代化理論與實踐。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具有鮮明的獨創(chuàng)性;強調逐步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具有鮮明的人民性;立足中國現代化道路在不同時代的探索,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隨著實踐的不斷豐富而不斷發(fā)展,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強調了現代化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康莊大道,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內在要求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具有鮮明的系統性;直面中國現代化發(fā)展中的一系列新實踐、新問題、新情況,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具有鮮明的自主性。

第五,破解了西方現代化發(fā)展的諸多難題,為發(fā)展中國家樹立了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的典范,提供了中國智慧和選擇。

第六,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證明了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多樣性。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集中刻畫了中華五千年文明賡續(xù)的特殊規(guī)律,更在多個維度上探尋著人類文明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后起國家文明復興的普遍規(guī)律,以及不同文明在同一時空環(huán)境下交融互鑒的普遍格局,超越了“文明沖突論”“西方中心論”和“零和博弈論”,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

第七,展現了文明的胸懷與包容,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應有之義,表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內涵,表明了新時代是我國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從理念看,中國以文明、協調、和諧發(fā)展的新發(fā)展理念,創(chuàng)造了推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從道路看,中國式現代化通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戰(zhàn)略,為世界秩序轉型提供了方向引領。

新發(fā)展階段是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的戰(zhàn)略定位、新發(fā)展理念是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的指導原則、新發(fā)展格局是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的路徑選擇。

高質量發(fā)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

成都日報: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fā)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fā)展這個首要任務。如何深刻理解高質量發(fā)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

張占斌:首先,發(fā)展格局上,要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的新發(fā)展格局。構建新發(fā)展格局要破除八個誤區(qū)。誤區(qū)1,片面強調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忽視對外開放的特殊作用,甚至主張在對外開放上進行大幅度收縮;誤區(qū)2,片面強調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不顧國際格局和形勢變化,固守“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舊思路,仍然走老路;誤區(qū)3,各自為政,不關心建設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暢通全國大循環(huán),只考慮建設本地區(qū)的小市場、小循環(huán);誤區(qū)4,認為暢通經濟循環(huán)就是暢通物流,缺乏系統整體觀念,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熱衷于搞低層次物流循環(huán);誤區(qū)5,涉及解決“卡脖子”難題,專盯“高大上”項目,一擁而上,趕時髦,搞重復建設,不顧客觀實際和產業(yè)基礎;誤區(qū)6,談及擴大內需、形成國內大市場,又開始搞盲目借貸擴大投資、過度刺激消費,甚至大搞“三高”項目;誤區(qū)7,不重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只注重需求側管理,甚至覺得應該以需求側管理為主線,忽略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誤區(qū)8,認為這只是經濟、科技部門的事,與其他部門關聯度不大。

第二,發(fā)展任務上,立足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fā)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fā)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所以它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沒有高質量發(fā)展,沒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什么是高質量發(fā)展?高質量發(fā)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fā)展,是體現新發(fā)展理念的發(fā)展,是創(chuàng)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tài)、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fā)展。新發(fā)展階段是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的戰(zhàn)略定位、新發(fā)展理念是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的指導原則、新發(fā)展格局是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的路徑選擇。高質量發(fā)展則是貫穿三者的共同主題與根本要求。更明確地說,高質量發(fā)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從歷史看,實現高質量發(fā)展是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從現實看,實現高質量發(fā)展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從理論看,實現高質量發(fā)展,是我們遵循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必然要求。

第三,發(fā)展目標上,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什么”“不是什么”?從實現內容來看,共同富裕包含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tài)文明等內容。從實現主體來看,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人人有份、共同享有。從實現目標來看,共同富裕既要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又要防止兩極分化。從實現程度來看,共同富裕承認一定程度合理的差異。從實現方向來看,共同富裕的實現與追求公平正義相一致。從實現方式來看,共同富裕是依靠共同奮斗與制度安排。從實現過程來看,共同富裕的實現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特別要厘清的是:共同富裕不是絕對公平的吃大鍋飯,不是沒有差別的平均主義。共同富裕不是“殺富濟貧”,不是“均貧富”的財富分配。三次分配不是強制,不是“逼捐”“誘捐”通行證。共同富裕不是福利主義,不能“等靠要”,政府不能什么都包,“養(yǎng)懶漢”,防止落入福利主義陷阱。共同富裕不是同時同步同等富裕,不是整齊劃一的同步富裕、同時富裕、同等富裕。不能對房價調控、教育雙減、反壟斷等相關行業(yè)正常管理錯誤解讀。共同富裕不僅僅是收入問題,也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是關系黨的執(zhí)政的重大政治問題。要“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事實”。

電子書

確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