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較場的南邊,是作為新華大道一段的江漢路。這條江漢路,可謂是大有來歷。
江漢路
圖片來源:成都記憶:江漢路的歷史(新華西路) (baidu.com)
在清末到民國期間,一條江漢路卻被分為三段:從金絲街口至鐵箍井街口這一段,因其地處成都縣文廟區(qū)域,所以取名為文廟街西段;從鐵箍井街口至千祥街口這一段,因為系清代華陽縣典史署所在地(所謂的典史署,其實也稱為捕廳,從事工作就是負責(zé)掌管轄區(qū)內(nèi)的緝捕、監(jiān)獄,相當(dāng)于今天的公安局長和司法局長的工作范圍),故取名為廳署街;而從千祥街口至燈籠街口這一段,因為地處有一座觀音堂,故取名為觀音堂前街,后來因為觀音堂被拆,這里人煙稀少,街的兩邊都是菜園和大規(guī)模的苦竹林,所以后來更名為苦竹林街,這便是江漢路的前身了。
苦竹林
一直到了1935年,國民黨政府為了打破四川軍閥對四川的完全統(tǒng)治局面,決定要在成都建立中央陸軍軍官學(xué)校(即黃埔軍校)的成都分校,建校地址選在了北較場,遂將一大片地區(qū)劃入了軍事禁區(qū),將居民全部遷出,并將軍校范圍內(nèi)及相鄰地區(qū)的幾條小街都重新命名。原來的觀音堂街更名為黃埔路(就是今天從成都軍區(qū)南大門進去到過去軍校大門之間的主干道),原來的苦竹林街改名為江漢路,原來的豐豫倉街改名為昆明路,原來的仁風(fēng)里街(清代曾經(jīng)名叫武擔(dān)山街、武備前街)改名為洛陽路,原來的武備街(又名止戈里)改名為白下路。這其中的命名方法就是選擇當(dāng)時黃埔軍校在各地設(shè)校的所在城市來命名,即南京總校所在的南京(白下是南京的古稱),武漢分校所在的武漢(江漢是武漢的代稱),洛陽分校所在的洛陽,昆明分校所在的昆明。至此,便是江漢路的名稱來歷。
白下路和洛陽路
圖片來源:平均店齡20年,洛陽路你好下飯 (baidu.com)
成都有這條江漢路,湊巧的是,武漢本身也有一條江漢路。
武漢江漢路
武漢的這條江漢路始名于20世紀30年代,曾有“車馬如梭人似織,夜深歌吹未曾休”的詩名來形容它,也有“小香港”的提法。它是一條頗具特色的步行街,擁有30年代遺留下來的西洋建筑,曾是有名的商業(yè)門點集中區(qū)。
金陵路
與武漢的江漢路不同的是,成都的江漢路與軍事或者兵營有關(guān)。或者可以說,在成都的以我國大城市的名稱為街名的街道基本上都是與軍事或者軍營有關(guān),除了金陵路和西安路。這種特殊的街道名稱來由,也間接說明了成都歷史的復(fù)雜性。
如今的江漢路,已經(jīng)成為了成都中心城區(qū)東西向的交通干道,已經(jīng)再也不見以前那成片的苦竹林了。
木繡球花
圖片來源:木繡球熱情綻放,三月的成都處處是美景_江漢路 (sohu.com)
暖陽高照,春意綿綿。從江漢路到德盛路,一朵緊挨著一朵的白色木繡球花清麗脫俗,在陽光下明艷奪目。詩人張炎曾贊木繡球:“此花開盡,春已規(guī)圓”。年年花開,何談規(guī)圓?希望的春天在這江漢路上,從過去走到現(xiàn)在,還將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