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不少消失在時光中的街巷,線香街就是其中獨具特色的一條。
線香街是原來的上西順城街以北的一條街,南起玉帶橋街口,北到正府街口,1992年在擴建之后并入了順城大街,成為了順城大街的一段。線香街的得名是在清初,因為這里曾經(jīng)是生產(chǎn)與出售線香的集中地。
線香街民居
20世紀90年代 嚴永聰攝影
說到線香,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線香就是呈線條形狀的無骨燃香,也叫直條香、草香。由骨料,粘結(jié)料,香料,色素及輔助等藥料拌合搓成如火柴粗細的香,為區(qū)別敬神祭鬼用的竹芯燃香,故名線香或線吞。線香早在宋明時期就有,由于燃燒時間比較長,又被稱為“仙香”或“長壽香”。
線香
焚香是古代社會生活中,特別是文人雅士中很普遍的一種生活需要,是在視覺、聽覺、味覺之外的又一種感官享受,用來提神醒腦、除穢避瘟,在古代的文學作品里也時常可見,如古人留下的《香譜》、《香箋》等專門著作。上層人家焚香多用的是在香爐之中用炭火焚化的價格很高的粉末狀名貴香料,普通人家則多用以一般芳香類植物原料制作的線香。直至今日,仍然有部分家庭有使用線香的習慣,但線香街已經(jīng)沒有了,線香也不再是這里的特色。
線香街曾經(jīng)還有一個名字,同樣很有特點。
“代書街”
清代《唱成都》歌謠里唱道:“代書原名線香街,要寫狀紙有人編。”由此可以看出,線香街還曾被稱為代書街。古時的成都府即四川省“首府”,首府下設(shè)有兩個首縣,東邊一帶是華陽縣,西邊一帶是成都縣,各管一方又共治省城,兩縣僅一街之隔。而兩縣的衙門都設(shè)在了正府街上,故當時民謠有云:“正府街,成都府,成都、華陽兩衙署,喊冤告狀一通鼓。”
正府街
圖片來源:bimyo發(fā)布的成都,一個男人的深冬“艷”遇圖片墻/攝影照片-【驢媽媽游記】 (lvmama.com)
線香街西邊又恰好就是正府街。當時出入縣衙辦事的人來來往往,也有從各州縣來省城打官司的人。打官司需要寫狀紙,且訴狀又不似平常書信,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一般人寫不了。于是,在線香街上就開設(shè)了不少專門代那些沒有文化而又要打官司的人書寫訴狀呈文的小店,代寫訴狀呈文成為了此街的一大特色,故而人們又多將此街稱為代書街,以致一度正式改名。
線香街民居(上世紀90年代)
圖片來源:巴蜀丨線香街的滄桑蝶變_正府街 (sohu.com)
后來因經(jīng)營線香商家多集中于此,幾十年前,又恢復了線香街原名,一直沿用到1992年。現(xiàn)在的正府街東接順城街,西連人民中路。從以前的地圖上可以看到,當年的正府街東達線香街,西抵騾馬市。可惜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這樣的情景了。隨著城市改造擴建,一些諸如線香街的老街也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或許還有些許蛛絲馬跡留存,但也鮮有人知。它們的故事也只能在史書典籍和老一輩人的口中流傳了。
以前的成都地圖
圖片來源:巴蜀丨線香街的滄桑蝶變_正府街 (sohu.com)
線香街如同線香一樣,在歲月中散發(fā)出幽香,直至燃盡、消逝,只留下一縷輕煙。
圖為點燃的線香。 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攝
圖片來源:海南沉香冠天下之謎_財經(jīng)_中國網(wǎng) (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