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成都市青羊區(qū)陜西街(今芙蓉飯店內(nèi)),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是當時寓居四川的陜西人祭祀先賢、議事營商、拜親宴友及科考借宿之地。嘉慶二年(1797年)有擴建和修葺。大殿后筑有以祭祀陜籍名醫(yī)孫思邈的“藥王廟”,后毀于戰(zhàn)火,現(xiàn)存建筑為光緒十一年(1885年)由陜籍四川布政司預首倡,成都“慶益”“益泰”等33家陜?nèi)松烫柤Y重建。
清末保路運動期間,曾在會館內(nèi)建保路同志會分支機構。新中國成立后曾一度改作招待所,當時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許多會議都曾在此召開。現(xiàn)在的陜西會館雖仍在原址,但僅存大殿,主殿為長方形,坐北向南,建筑面積805平方米,通高18余米,建在高0.7米的階臺上,通面寬35.2米,進深14米,為重檐歇山式屋頂,木質(zhì)結(jié)構覆以黛色筒瓦,兩層翹檐。正脊兩端各有高1.5米的龍形獸物,底樓擎柱皆為石質(zhì),四角石柱到頂。木制門窗雕鏤精細,斗枋紋飾彩繪飄逸,繼承了中國古代建筑傳統(tǒng),體現(xiàn)了北方建筑渾厚風格。脊檁下題有“大清光緒十一年重建”等字樣,會館門匾“陜西會館”四字為于右任所書。
1981年5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陜西會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陜西街會館 圖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