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現代畫像)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原名司馬長卿,生于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長于成都市,因仰慕戰(zhàn)國名相藺相如而改名“相如”。漢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后因病免,客游于梁。司馬相如是西漢辭賦家,代表作《子虛賦》。卓文君,邛崍人,原名文后,漢代才女,其父從商,家境殷實,與司馬相如撫琴彈唱,一見鐘情,不嫌其家貧,隨其連夜私奔成都,后一起夫唱婦隨當壚賣酒,歸隱田園,其“鳳求凰”愛情故事至今傳為佳話。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文化公園東側有條琴臺路,是條紀念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愛情故事重修的仿古街道,原叫西城邊街,1989年重建并改現名。司馬相如琴臺源于杜甫《琴臺》詩:“酒肆人間世,琴臺日暮云”名句,從晉代《益州記》載“市橋西二百步,得相如舊宅”及“海安寺南有琴臺故墟”推斷,司馬相如琴臺應位于現成都市青羊區(qū)西校場至文化公園一帶。邛崍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私定終身和當壚賣酒之地。
(青羊區(qū)琴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