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散花樓的名字,其實大有來歷。
《維摩經(jīng)·觀眾生品》:“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法,便現(xiàn)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
它說,在維摩詰這個佛教名士的家里,當各位高人談論佛法的時候,他家里就會出現(xiàn)一個仙女,然后把鮮花撒到這些高人身上,結果這些鮮花灑在菩薩身上就會落下來,而灑到一些凡人身上就不會落下來。即便是這些凡人想利用法力把花弄下去,花也不會掉落。
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哲學思想的故事。同樣是花,為什么落在菩薩身上就會掉,而落在大弟子身上就不會掉?因為塵根未了,欲望太多,對“鮮花”的留戀還很執(zhí)著。
我們再回頭看“摩訶池”的名字。摩訶在梵語中是大的意思,在佛教用語中則有“大智慧”的意思。綜合兩者,我們會發(fā)現(xiàn)楊秀修摩訶池,又在池畔建散花樓,真是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