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青羊區(qū)草堂街道,清水河和磨底河匯流之處,也就是今天的南河。起始之處的磨底河上有一座送仙橋,位于著名的道教宮觀青羊?qū)m附近。相傳農(nóng)歷二月十五是太上老君生日,每年青羊?qū)m都要辦廟會。這一日,以八仙為首的神仙們東邊來,西邊走。所以人們早上跑來東邊迎傍晚跑去西邊送,于是西邊這座送仙橋就得了名,同時得名的還有東邊的迎仙橋,又叫遇仙橋。
兩座橋過去都是拱橋。今天的遇仙橋與送仙橋都是在1987 年重建的,全都改為了平橋,在橋頭上分別刻有“遇仙橋”和“送仙橋”三個大字(按照《四川省成都市地名錄》的正名,和成都市地名辦公室編印的地圖,“遇仙橋”的正式名稱應當是迎仙橋)。
除了遇仙橋與送仙橋,這里原來還有一座望仙橋,表示是站在旁邊眺望仙人到來之處,位置就在今天百花潭大橋的上游,與青羊橫街相接,和送仙橋 與遇仙橋呈“品"字形排列。一環(huán)路擴 建時,在這里橫跨南河的一-環(huán)路上修建了寬闊的百花潭大橋,就把這座與百花潭大橋相鄰的望仙橋拆除了。